2025-10-19

C/2025 A6 (Lemmon) 彗星/ 秋季銀河/ 蟹狀星雲 M1/GEM-28 韌體更新

  10/5

 C/2025 A6 (Lemmon) 彗星

Pentax 75SDHF, SMC 0.72x, K5(full spectrum mod.), IDAS L3 Filter, GEM-28 , MGENII 90 sec x 30 + Pentax DA*200, K3II, ASTROTRACER 50sec x20

 

 


〈彗星 2025〉

總有事情發生
但它沒來時也是
就像是它的軌道
只要初始參數就確定了

而那些以近乎光速離開,前往
極樂世界的祖先吶
即使能再回來人世必
也已過了好幾代
這或許是定律,只不過不是
如所你所想的相對論

當她擔心靠太陽太近時她的
秀髮會被扯散,其實
就只是三千煩惱
蒸發,藍光與綠光的氣神
是否她會感受到那龐然大物
迫近時的壓迫與恐懼,是否
會被灼傷

人們會說這叫命運
即是那種在危難時給你希望
但你還在慶幸受到眷顧時馬上
又帶來絕望,尚且
不止一次。薛西弗斯

放棄掙扎吧
身在這恆河沙數之一的泡泡中
你其實就是彗星一直
在既定的軌道上的
詛咒

還有其他的,由宇宙視界阻隔
我們不過是在同一個培養皿裡


(2025/10/17 初稿)




今晚在鞍部的彗星小 party 頗熱鬧,約有七、八台車多組設備。還遇到第一次上來的蔡兄。
天氣跟透明度都很不錯,雖然兩點多東南方飄了一團怪雲讓人緊張了一下,不過十多分鐘就散了。三點多彗星升上來之後,天空又更暗了些,SQM最暗曾到 20.4 mpsas,根據過去經驗,台北市應該有雲海,所以才比平常減少約0.3~0.4 mpsas的光害。

拍攝期間我也以10x56雙筒觀賞,從大熊座的腳掌向東南移動不遠很快就看到了 Lemon彗星,非常明顯,但彗髮鬆散如一朵蒲公英。

早上拍完平場,大家一番寒暄後,收拾行李各赴歸途,我在巴拉卡公路上向台北市望去果然市區還在小小的雲海裡。經過觀景台我停下來拍了幾張雲海照。

















9/29~30


今晚主要目標是利用此無風的天候測試GEM-28的導星穩定度,
即是載約9公斤設備、等效焦距1500mm,搭配MGENII導星時的可用率。然後下半夜等A6彗星升上來拍攝彗星

等待彗星升起時拍的秋季銀河
Pentax K3II, Pentax DA10-17 @10mm 魚眼 ,機身內建ASTROTRACER CMOS 恆星時追蹤 總曝光 12分鐘(90sec x8 )+ 固定攝影 60sec x1




M1 蟹狀星雲
Pentax 105SDHF + smc 1.4x-L , K5 (full spectrum mod.) , IDAS NB1 filter , MGENII+GEM28.  120sec x30 


使用金牛座的蟹狀星雲(M1)  來測試,結果還算不錯,每張曝光兩分鐘共曝30張,  roundness 0.8以上佔了九成。在沒有風的影響下證明它在導星追蹤時的可靠性。
M1 是一個很有名的超新星殘骸,不斷出現在各種天文書籍中,我對它印象最深刻的是從前閱讀卡爾沙岡的《宇宙》時書裡提到的,據說那顆超新星於1054年爆炸時,世界各地有不少人目睹並留下紀錄,連白天也看得到。現在我們透過望遠鏡目視、拍攝的是它的殘骸。書上的M1照片是很粗糙的,跟眼視看起來一樣糊,不過在那個仍以底片為主的攝影時代,業餘天文攝影的門檻很高,所以每張天體照片都令人驚奇羨慕,以當時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才剛要開始的情況來說,那本書裡的圖片相當豐富且引人入勝,讓人充滿想像。

可用率算不錯。MGENII 導星 參數維持與之前一樣:0.6 x speed,導星曝光時間1000ms,aggr. 80%,mode 2



撈到一顆流星。

彗星剛升上來不久薄雲就幾乎蓋住了整個天空,雖然透過薄雲還是持續拍得到,但減光太嚴重,曝光效率極差。



-------
這陣子使用GEM-28赤道儀經常遇到通訊上的問題,在以wifi連接 skysafari或者以MGENII導星時皆有發生過,會當機停止反應,或不聽使喚亂跑,要重新開機與校正,非常不方便。這次拍彗星也遇到了,浪費了十幾分鐘在重新校正,所以隔天趕緊聯絡鴻宇偉光兄,確認韌體版本太舊後我便將赤道儀帶去鴻宇更新到最新的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s 歡迎留言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