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0-10

<寧靜的台北市晨光>

 


<寧靜的台北市晨光>

2023/10/10 初;修:10/13


他們快速拆除95巷

塌陷的民宅

將垃圾清除

彷彿割除討厭的

角質硬化形成的息肉

彷彿居民不曾存在

僅是一片平坦的水泥空地


走入賣場你因架上

滿滿的碘鹽咬牙切齒

前一日你猶狂喜於呼朋引伴

搶了一盒蛋

而建築外陰暗的角落

藉爛泥的掩護,溝渠裡

老鼠們大剌剌地跳舞

嘴裡叼著餅

2023-10-09

修步道的人/存在主義咖啡、陪伴型AI機器人、真假寶玉







走在小雨中的石級上聽雨別有一種雅趣,花花草草認識稍多後,感覺山徑也越熱鬧,窄仄的固化土道兩旁的紅扶桑與長壽花迎賓般簇擁,在雨水的洗滌後的紅色飽和卻不至於太過招搖,而金露花附了水珠閃亮如玉。

今天在山路上又遇到那位修步道的,我又幫忙把石板搬了幾十公尺,雖然心想其實利用機具效率才好,不過猜他大概有五分是把它當運動在做所以也無妨。進入秋天,終於蚊子比較少了,可以不戴袖套爬山。我真心佩服不怕蚊子叮穿短褲爬山的人們。


<修步道>
穿上破手套
木板石板一肩扛
每日進百尺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克拉拉與太陽》、《紅樓夢》

2023-09-30

小詩〈蒼藍小點〉/閱讀《遠空》、《天文生物學超入門》、《噢,柯南》





《遠空》這本實在太讓人驚喜了。還沒讀之前以為會是像集結一些民族考古史論的書,結果是國分直一寫的隨筆(也就是在論文以外的事),刊登在終戰後他留在台大與金關丈夫等民俗、考古專家及其他台大學者合作的一本回覧同人誌上,也就是由成員投稿自編然後傳閱再寫下自己的評論感想的雜誌,總共出了二十幾集。另外一部分是關於國分直一的訪談記錄。

國分直一刊在同仁誌上的隨筆文字很生動風趣,包括童年時他在高雄的生活,在唸京都大學時期一度寄宿在曼殊院時發生的趣事,還有他幾次登山時的雜記感觸,在台灣教書、做考古研究以及當兵時與高砂族人、蘭嶼雅美族的接觸互動等,其中也有幾處感人的遭遇。

也有描述到其他幾位奠定台灣考古史基礎的日本研究者。

我想整理一下思緒再來補充幾處感動我的地方。

首先,1993國分直ㄧ在京都的修學院村小學做短期代課老師時期,在某學期末教職員中的討論中他與坂田發生了關於打罵教育的爭執。

“我在聽坂田說話的時候,心中感到充滿憤慨,開始感到無法原諒他。 硬式教育不光只是打駡教育的意思吧,藉由鍛鍊意志將學生們的熱情帶入有創造性的生活中(也可以說是訓練),跟使用暴力的教育混為一談我覺得很奇怪…………如果這麼做的話,小孩子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有機會仔細聆聽,判斷是非,或是真心接納而重新下定決心呢…………可以說是在一個更有力量、更具有支配性的立場,並且利用這種力量及立場,迅速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吧。但是如果孩子們必須要用這種方式來度過人生的話,會變成以身體的感受來學習吧”

2023-09-18

<萬人迷>、<生活小常識>、<外星生命>、<從實踐大學後方上雞南山稜線至老地方>、<青梅禪>等最近寫的詩



<萬人迷>

我很喜歡來這裡

每個遇到的女生都跟我要電話號碼

彷彿日劇、K-POP中的偶像

或者夜店王牌公關

我受寵若驚又覺驕傲




她們口吻平靜如

針葉林環抱沁涼湖水

眼神堅定地屏息,等待

南方薰風

彷彿這場景她已見過

她早練習過千百次

而我註定要來到這裡




內心澎湃

像是種了座山林鬱閉

梅花鹿在之間奔竄

而我從不令人失望,卑微如

第一次上街的繭居族

等待她們啟齒




「你的電話號碼是……」眼前的她說

噢,我真的喜歡來這裡




「0922……」我不假思索

「112元,要購票証明嗎?」她說







<生活小常識>




蝴蝶結打兩次

鞋帶就不會鬆掉


2023-08-25

悅讀《奔蜂志》,談詩

 



《奔蜂志》是很特別的一本詩集,認真但充滿玩心,如同李進他自序裡說的,他想要實驗、突破語言的規則,創作“自由體”的詩。

李進文熟練地製造各種詞彙的變形,抽離了現實至一個陌生的時空。他的詩帶著很強的旋律,有時刻意押著如歌的韻,有些又似散賦,來去自如。

李進文說“我探索著種種可能:——該如何顛覆語言的規則?該如何讓 詩具有魅力和個性並解除固定方法?該如何從容地走在險峻的 深淵邊界?該如何安頓陌生與穎奇而不著痕?該如何布局大 意象和小細節?該如何雜糅日常另闢新異?該如何反思進化? ”

關於語言的規則的突破,以個人閱讀與創作的經驗,試著解析李進文使用的修辭技巧,首先,貫穿整本詩集的,使用了五感間的轉換,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魅力的修辭手法尤其用在創作現代詩上,譬如將視覺以聽覺轉換,如“綠都用尖叫的”(<盛夏>),其轉換的過程或可如此解釋:綠色油亮至刺眼的程度彷彿在放聲尖叫。

安頓陌生與穎奇而不著痕譬如將實體之物抽象化,“抗議布條比天空略寬”。抗議布條正常情況不可能比天空寬,顯然這裡是指抽象的揮灑或嬉遊的範圍而不是空間上的。又如<斟酌>一詩便很明顯的將許多具象實物與抽象之事並列比較(抽象具象化),同時許多又作了五感上的挪移,充分地展現了聯想的強力。

如何從容地走在險峻的深淵邊界,譬如將靜物動態化/擬人化如“向日葵鋸著太陽”,是向日葵的輪廓像圓鋸,分割陽光成影,又如施與受互換:“罌粟搖著風”,諸如此類對比的互換,有可能僅是寫景,但也可能隱含都有進一步的反諷上的意義,或是晦澀的,其中的每個事物譬如“向日葵”與“罌粟”也可能都有其特殊的象徵意義。總之這裡展現出詩的特徵,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多義的深淵。

詞性的轉換也是李進文的詩中常見的修辭手段,用起來增添幾分俏皮譬如〈掛念〉裡:“一個人偷偷又問花,花搖頭笑笑,笑得蝶蝶蜂蜂”

對了,詩集中有他創作的插畫,畫與詩互涉又各自是獨立的有機體生長。個人頗喜愛他的畫,有夢境的觸感。

昨日在咖啡店讀完《奔蜂志》之際,家母打電話來,以為要交待買什麼,結果是興奮地說她看到窗戶外的天空有兩條彩虹,我一邊聽電話一邊走到店外,可惜咖啡店這裡的方位不好,只看得到一條,天空還飄著細雨。



×××

李進文<斟酌>



銅和黃昏誰比較世故?
鳶尾花和希臘誰的藍比較神經質?
新詩和浴室誰比較愛乾淨? 
城堡和葉慈誰比較低迴?
煉金術和外科手術哪一種會先見血? 
超現實和風車誰比較像一朵受傷的雛菊?
黎明和墓碑哪一方代表再生? 
火車和憂傷的計量單位都可以稱作一列?
捷運和思念誰比較快?
漢菌和雨聲誰比較老?
問號源自於古埃及還是貓尾巴?
當我懷疑就去陽臺問問笑而不答的花。



2023-07-30

竹月寺

 <竹月寺>



春季將終

而長在懸崖邊

岩縫間的接骨草的

花期早過

一隻蝴蝶翩翩飛舞

林徑幽閉若僧

月光與竹影

說著異國的語言

如胎記般的笑容

相遇當下已知此生不會再見

2023-02-18

從雞南山越過文間山至金面山


<從雞南山越過文間山至金面山>



走寶吉祥旁的巷子
路過停車場外的
像個樂觀的孩子,寒櫻
(雖受新大樓遮擋了日照)
沒有抱怨
每年在固定日子綻放笑顏
白裡透紅的臉蛋
在澄澈的藍色天空下
汽車廢氣中
努力活着


隧道旁經香生之墓取右上
(小孩曾稱之為蝸牛路)
在神明無所求的閒暇之日
法師宮有時會傳來
很在地的卡拉OK
台式情歌對唱搭配小菜一碟
福德公廟旁的柏樹挺拔
高聳如仙人之鬚上揚
(或垂向天際?)

順著產業道路轉向
口  耳  相  傳  的“秘密基地”
眺望機場飛機起飛
尋找熟悉的機身
想像自己在座位上正要
飛向喜愛的國度


或在文間山的橫木上小歇
看故宮如耆老端坐,滿腹的
經綸以及寶藏
喧囂的車聲、終年未歇的
工地敲打聲,與煩惱都隨
冷氣流沉澱於山下
(再朝山下按鈕,讓外雙溪沖走)
只留青山嫵媚


下至米粉寮總有計程車運將的
薩克斯風訴說一路滄桑
偶而丟拍偶而
走音的人生
沿著劍南路至秘境入口
土石堆疊如以兩足
站立的巨大怪物
姑且轉念,自己也是
同行的一頭獸(何況這裡也常有鐵獸奔馳)
無畏惱人的鬼針
與如古墳哨兵的芒草攔阻


接上步道放眼是開闊
綠鬱的竹林風情萬種
陽光細碎撒下
敲在石板上叮叮
石板路逶迤似腰(妖)身
一旁的草地也溫柔撫足
竹林搖曳以濤聲
或伸展肢體擊節作響
黑枕藍鶲邀我應和
在往大崙尾的岔路上
山客在鐵棚下
(給猴子盪的?給馬戲團的?)過高的鞦韆旁
短暫交會視線/世界線
又各自奔散


再辛勤一段陡坡
就是甜美的高處
蜷縮石椅下的黑貓可能
目睹過數場比詩
論劍的鋒芒
亭子以高長的欞柱框景
畫面比任何液晶
更真實自然
在巨石間計算穿梭
在名為剪刀的網美石上
狂風像極了相撲選手
欲將你推落
不適合你的
凌空的伸展台
腳下樹林磨肩接踵,搖擺喧鬧


還是坐下遠眺罷
看莊嚴的碧山巖,或是
高樓卑微
如尚未掙脫柏油即
化成水泥的幼筍
而車流是搬運食物的
螻蟻成排


且享受片刻的靜默
鎧甲在夕陽下
閃爍著金色光芒
嶙峋的劍龍脊背上
拾鱗片的縫隙步步為營
再踏上征途,但此前
必定要等候
最後一抹夕陽
待富層次的昏黃襯托
觀音山婀娜的身形
情侶比肩的背影
強心臟地在石梯上
跳躍的孩童


層疊山巒迷濛。在黃昏裡
就算是枯枝與霾的
厚重的顏色也美
(就算下一刻沙塵淹沒城市又如何)
倏忽夜幕便已拉下(快速沒有緩充)
不留餘地
101及城市的燈光漸次燃起
縱使璀璨但無力指引
此宇宙方舟
(終有天我們會看不到任何一顆星)
進入茂密的樹林即刻是
深邃的黑暗
點亮頭燈,進入
另一個魔幻世界







2022-07-02

夏季大三角

 <夏季三角>



是巨大三角尺
規劃著渡橋的尺寸

是彭羅斯三角形
旅人裸足涉水,遊盪迷返

是可口的三明治
誘惑的鮮奶油大量從中滑出

是仙崖義梵的三角形
永夜裡我對著掛軸參悟為達那圓

是閃耀的三角鐵
風輕吹便敲奏出音響




<Summer Triangle>


A giant triangle
Planning the size of the bridge

It is the Penrose triangle
Travelers dabble in the water with bare feet, wandering

It's a delicious sandwich
Temptation of whipped cream slips out of it

It is the triangle of 仙厓義梵
In the eternal night, I comprehend to the hanging scroll trying to reach the Circle

A shining triangle
The wind blows and the sound is played







<星座>


夜空下我仰躺著伸長雙臂
在恆星與恆星間以手指
翻出各種厲害的花繩樣式

 


<Constellation>

Under the night sky I lay on my back and stretched my arms
between stars my fingers
pull out all kinds of powerful Cat's cradle styles



 晚上九點左右,於小觀音山頭的夏季大三角(牛郎、織女、天津四)。



The rainy season was coming to an end, finally.



梅雨季差不多要過去了,天氣逐漸好轉,傍晚看天色不錯,整理好器材便上鞍部納涼,山上夜空很乾淨,薄雲約在七百公尺以下的盆地上空。


九點左右夏季大三角已經懸於小觀音山上空,停車場四周的密叢中仍有不少螢火蟲穿梭(一直到午夜都很熱鬧),偶而會飛近望遠鏡環繞。


這晚再次將北美洲星雲仔細端詳近一小時做素描,可以看見佛羅里達那一角了,上次並無法看見,今晚透明度較佳。(在這裡看HII區使用6"牛頓會更合適。)
後來又看了NGC 6210俗稱為烏龜的一個行星狀星雲(0.3'x0.2'),是因為這幾天閱讀“Spectral Atlas"這本光譜書時(非常推薦這本書)裡面有介紹到它的光譜,它雖然激發等級在三、接近四,比土星狀星雲的E8與指環M57星雲的E10都弱,但 OIII的發射線也非常強烈。以Pentax 105SDHF搭配 TV的3-6 zoom的3mm端即233倍、LP2 濾鏡非常明顯,即使出瞳徑僅剩 0.45mm左右仍很明亮,於是畫了鞍部第283個深空素描。但是 233倍率仍不足以清楚看見輪廓,這些小行星狀星雲還是使用8" 鏡拉高倍率至300倍以上才比較夠觀察外形。


整夜濕度不高氣溫宜人,午夜後銀河過子午線肉眼隱約可見,無風,天階涼如水。


finally the rainy season came to an end, and the weather was gradually improving. 

In the evening of 27 Jun, the sky looked good .  so  I went up to the saddle of 大屯山 after dinner to enjoy the coolness.

Around 9:00 PM, the summer triangle was already hanging over 小觀音 Mountain,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fireflies in the dense bushes around the parking lot (it is very lively until midnight), and occasionally fly close to the telescope to surround.

This night I carefully studied the North American Nebula(NGC7000) for nearly an hour and made a sketch. now I can see  Florida , the corner where I couldn't see last time, tonight the transparency is far better. (but It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o use a 6" Newton to see the HII zone under the bortle 5 nightsky like here.)

Later, I saw a planetary nebula (0.3'x0.2')  NGC6210 —— commonly known as the ‘turtle’ , I thought it is interesting when I read the "Spectral Atlas” and saw it in the book. although the excitation class of NGC6210 is in the third or close to the fourth, is weaker than the Saturn Nebula(E8) and the Ring Nebula(M57, E10), but the emission of [OIII] from NGC6210 is also very strong. 

I used  Pentax 105SDHF with TeleVue 3mm eyepiece (end of 3-6 zoom)  to get 233x , the object was still very obvious via LP2 filter(OIII+Hb) even if the exit pupil diameter was only about 0.45mm  , then I drew a sketch for it. However, the 233x magnification is still not enough to clearly see the outline, and for these small nebulae,I think that people should use an 8" mirror to increase the magnification to more than 300x to observe the outline.

The humidity was not high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pleasant all night. After midnight, the Milky Way was faintly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the sky was as cool as water.





大熊座的北斗已西垂,而小熊的斗杓則剛繞過子午線

2022-03-07

大直通北街劍潭山步道至小金面山O型/ 井戶與京燒兩只茶碗

3/6

今日稍微繞了一下,從培英公園出發,至通北街走劍潭山步道上老地方,然後轉向東走,經文間山、鄭成功廟山接圓明寺步道至金面山論劍亭,而後下到溪側再轉上西湖山,最後到達小金面山後下山至德明科大文湖街口,再走會培英公園完成O型。路程12公里,共花三時四十五分。



2022-02-13

第一次野點/ 閱讀岡倉天心《茶道》

2/11

今日出大太陽,決定早上把工作處理告一段落下午到翠山散步並進行門外漢的第一次野點。

這次我先用相機包(一機三鏡)的內袋來裝茶碗等道具,再加上收納袋,目前我覺得對我的“仰望星空”志野茶碗來說是足夠的,但我會再試試加上收納盒之類的容器。





今日一服。(看着熱量表決定忍住不吃銅鑼燒了)


野點後覺得終究需要ㄧ支野點茶筅。這陣子使用上一直有感受到百本立的太大支了,刷小碗很費力。


且需要一個便當盒類似的盒子來裝茶筅與勺(我覺得我用來收納大目鏡的罐子可以用),也可以把較厚的紙巾一起放在裡面用作為點茶前後擦拭用具。


紅花看盡翠山青
不覺林路曲又折
涼亭畫竹擊節響
綠茶一缽八女歌
日拂石苔照空谷
鳥謳涓流映明澈
鬱徑皆向崙頭會
雙溪白鵬任遊車
(初稿)

2022-02-02

泊客(曉雲)、大澤






曉生雲
幽晦含光
吾乃始

銘 泊客(曉雲)

-----
茶碗還沒到不過我已經先為它寫了詩與銘(如果是為了想寫這俳句而想收藏它也不為過)。



兩個銘我都很喜歡,不想作取捨,“泊客”取雙關,是我刻意對 Bok的另譯,Bok即 Bok globule 暗星雲 ,是恆星誕生的搖籃,除此義之外泊客亦作為將其擬人化的意象(Bok是泊客,包括我等萬物亦都是泊客、暫時棲止的旅人)。而“曉雲” 雖然聽起來很像菜市場名字,但我將它作為整體現象與景像的象徵,取 “曉” 其最初之意,而從風景的抒情角度,它像極了平日曙光中的雲彩,且從畫面來看也像是用相機拍攝到的太空中的HII區與Bok的色彩 (*)。

雖然只是一只基本款的赤樂茶碗,我仍覺得它是獨一無二的。



*註:
Bok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k_globule



這只茶碗是由京都松樂窯製作的

2021-12-31

彗星

 彗星




一位少年興高彩烈地
拿著籃球走向球場
往地上運了幾下
高舉投籃
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
如初升太陽的活力
然而我跑過一個彎
再回頭少年已消失

坐上計程車
我不知要趕去何方
司機刻意繞了遠路,最終
將車子停在車行前
快速離開駕駛座
彷彿犯了什麼罪逃走
留下錯愕的我
採集證據

穿越車流繁忙的舊街道
黃昏市集人群三兩
忽然故人出現
我們似要找尋什麼
走入路旁一鐵柵欄內的警衛室

窗外傍晚的藍天有些雲彩
我們看見
朦朧的彗星
我拿出相機準備拍照
但我們都覺得
不太容易,我說

無所謂
你出現就好了
在潑灑的墨汁裡
金星、木星與土星漸次
綻放金黃的光芒
胸口口袋的暖暖包
和匿名的山鳥

----------

2021-05-19

仰望星空

 《 紺青·志野 》〈仰望星空〉(以下簡稱〈星空〉)是陶藝家林炎霖的作品。

炎霖兄(甲木)是網路上認識的P家相機攝友,多年前炎霖下了決心毅然投入陶藝創作,這幾年間從他的作品與文章紀錄可以感受出他在這方面的天賦與努力,始終能把攝影人對這塵世的凝視,以及美學探索者的人生觀,譬如包括 wabisabi,注入、實踐於作品中。使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迷人的質地。

一日在臉書看見炎霖兄張貼出他的新作品也就是這只〈星空〉。事實上我一直都在等待具有星空意象的茶碗,但以前只想到天目或樂燒可能可以做到(不才孤陋寡聞這方面懂得不多),但我看見了炎霖兄的這只茶碗,非常喜歡,我想這應該就是緣分,甚至可能是一期一會的緣分,所以毫不猶豫私訊炎霖兄向他購買收藏。

炎霖兄這樣描敘這件作品 :“高長石鐵釉、形賦碗形、經1260°C柴燒而成。在看顧窯火同時,心中不斷琢磨著、思考著、理解著:作品的造型、內涵、釉方以及燒成曲線,而如此的念想也好似隨著薪火帶入窯內坯體之上,燒成的作品帶著微微藍彩與點點結晶,就如同仰望著星空一般,那是陶人的宇宙觀啊⋯⋯。”(《 紺青·志野 》〈仰望星空〉05'14'2021)
從炎霖兄的其他文章中得知這只星空是經過了約五年的實驗才成功,精神格外使人感動,更顯得這只茶碗的珍貴。

而的確這只茶碗從各個角度來看,都稱得上是形意兼備。
如果把它捧在手心緩緩轉動一圈,仔細觀察裡外,會發現隨機散佈的結晶如星子,而每一枚星子都長得不一樣,各自閃爍的形狀彷彿綻開的花朵,頗富饒趣。
在微觀下(使用微距鏡)則可見更遼闊的宇宙。茶碗訴說自己的生命。



2020-11-17

利用心智圖寫詩/如寄

 



如寄

(11/17 初)

靜謐蔓延無際
就要永恒
蓬鬆的涼被
覆蓋著搖籃
白皙似嬰兒的肌膚
蜿蜒的山是母親懷抱

雲是海
一座座陡峭的
突出的礁石
神秘的海底深處的城市
人們循石級走來
背著殼狀行囊

綠草如織灑滿了溫暖晨光
岸上的芒草低著頭
沉睡如稻穗
結實飽滿的金黃

玫瑰紅與湛藍天空
像杯雞尾酒能使人醉
太美可不是嗎
白皙如公主
誘惑人奮力躍下

我是舟
是浪上泡沫




***
突然發想,用心智圖來寫詩也許很有幫助
試了後的確不錯,一開始分成不同的視角、切入點展開思想之樹,隨著樹枝展開,可以從整個圖一目瞭然整個思/詩輪廓,不同的分枝間是否有關聯,互涉等。心智圖完成時即大約顯示了詩的整個規摩,以及分段的參考。








2020-11-12

父子的世紀彗星 (登七星山看 NEOWISE)

 

2020 07/21~22 七星山主峰,豐收的一夜。

On Jul 21, we hiked the 七星山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aipei) to chase the comet NEOWISE .
The dark clouds had covered whole sky in afternoon but started to dissipate soon after twilight begun.
Suddenly the sky was full of colors, it looked like a 桔梗色(ききょういろ)painting through the liveview of my modified DSLR which cover a wavelength range of 400-700nm . it was so dreamlike, just like the sky that Miyazawa Kenji (my favorite Japanese writer) had  described more than once in his poems, I thought.
The comet showed up as expected at about 7:20, almost 20 degree above the 小觀音山 , with her long tail in the sky of dark violet (though i could only see it through my binoculars). 
We were super exciting and moving at that moment. For all It was worth, including hiking with 10kg equipments.(笑)


Pentax k5(mod.), Ir-cut, FA31@F3.5 ISO1600 10sec 

父子與NEOWISE, SONY RX100 ISO800 F4 15sec 


Pentax K3II, FA77 @F4 , ISO800, ASTROTRACER 30" x32 stacked。
離子尾相當長,明顯已經超出FA77 (35相機等效 116mm) 的視野。畫面涵蓋的離子尾長度約 9°42'

*****

(初)

父子的世紀彗星
(登七星山看NEOWISE)


午後山徑清幽
安靜時聽得見
顛簸的來時路
石級上的葉子悉索
路旁的噴氣
硫磺、溫泉的懷念味道
竹雞在導覽牌下自顧地玩耍
朝人頭頂潑水之
惡作劇精靈仍尾隨
(仍需著輕便雨衣)
展望台上望向遠方
令人熱淚盈眶的蒼鬱
昔時童稚的跫音


箭竹支撐的天頂
黑似被昏鴉的翅膀籠罩
至航海暮光細雨戛然而止
忽如大地初開
在預期的方向
誰使勁扯破了那黑幕
(感謝造物主眷顧)
天使順著梯子降下
詩人的褐、鵝黃與
牽牛花色的畫布
伸展台上 NEOWISE 準時
走出序幕如巨星

台下嘉賓盛裝迎接
(雙筒望遠鏡、門板攝星儀、
Pentax ASTROTRACER⋯⋯
以及熾熱的心)
狂喜的心臟快門也頻按著


是頂著一頭睿髮的禪師、
奔跑的雪人,
是拽著嫁紗
趕往教堂的新娘
(那優美的拋物線)
綠色藤編髮箍
藍緞帶捧花
(我手忙腳亂,在席間穿梭)
數千年一期一會
小觀音山電波塔的
螢火手舞足蹈慶祝

在熊的跟前
彗星緩緩下沉
於七星山主峰1120M
石碑前我們與西垂的北斗
留下自己的剪影
當夏季大三角與銀河升起
萬籟寂靜如處孤島


「人類無法想像出造物者無法創造之物,
想像之物必然在某時某處存在……」


在黝黑的硯箱的
金銀色蒔繪紋樣尾端
我如此遐想


「宇宙如在烤箱內膨脹的
麵團的孔隙與孔隙間……」


未知超巨大生命體的
神經網路節點上
卑微地我存在著
虛無縹緲如
沙灘上的碎石
想在下次浪潮來臨
抓住身旁些什麼


深夜點點寒星
盆地的車龍
火山熔岩般流動
如古老的火山的搏動
沒見過星空的孩子們
已經入夢在
街燈的珠寶盒裡
璀璨,但易碎


行星依序
於低空的薄霧中西沈
縷縷青煙漫向北方
金山外海誰投放
水燈晃動可愛
卻令人目眩
竊走了七姐妹們的風采
參宿四即將隱沒於
晨曦的迷幻中
獵人點起身後營火熾熱燃燒


榨乾最後一枚電池
與幾片糕餅我們
已心滿意足
衝破彩色絲綢編織的繭
太陽長嘯以
四射的扇形霞光
宣告即將接管地球一切
奇異的灰藍海面
彷彿在泥濘中前行的人
疲倦舟子緩步入港



山的尖影內
早起的登山客正要走上來
而我們已打包了盈滿的
獨享的一夜星空
(可惜此處雖愛山者眾,但其中愛星者甚少)
雲瀑攀上竹子山
淹沒了雷達球
青空下客機飛過金星帶




*****

2020-09-22

春暖櫻桃(贈林口王忠謙詩人)/春江花月夜/廟仔口(加字幕上傳)

updated 2020/11/12 加字幕

因緣際會幫詩人的詩譜了曲

為了吟唱好聽,個人覺得“叢”與“鴻”押韻較好,因此“叢”唸文言音(讀冊音),“紅”可押可不押,個人選擇押韻,亦唱文言音。


 
簡單用手機錄音彈唱

字幕版

2018-12-21

46P彗星,以及仰德大道停電的那個凌晨

updated 2018/12/23
46P彗星與加州星雲、七姊妹星團  12/18鞍部 


Winter Stars above the Baptist church .
坐在草坪上的金牛座(教堂是紅色身體)
12/19

like a (red) bull sitting on the grass,
the comet and Pleiades (M45), Hyades (Melotte 25) above the church located beside the Yangde Blvd in yangmingshan .
That was a amazing night.
the most interesting (magical) part is , there was a power outage without warning for two hours in Yangmingshan that night , just began at the moonset, all the lights had been forced to shut down for the starry night , how lucky I was!:)

感遇

何其幸運吶
仰德大道拍星星
路燈忽停電

Angels' Share Cafe under the big dipper. 12/19

2017-12-30

聖誕節前的觀星素描

the weather was very good and I sketched a dozen of deep sky objects.

12/23
今晚還不到七點就到上面了。天氣非常好。
加Kenko 柔焦鏡,固定攝影25秒。

仙女座星系 M31局部(中央),與其伴星系 M32,M110 。使用Mewlon 210搭配 GSO 50mm 馬賽克。
右圖,附近三角座的 M33螺旋星系,可以隱約見到兩條旋臂局部。

2017-07-29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柳樂優彌與是枝裕和



20170729  暫記

是枝裕和的《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一書,自述記錄他工作拍攝、構思各個作品時的過程與思考,抱著好奇的心態買來,閱讀後很喜歡。一開始主要是因為想進ㄧ步了解他在製作《誰も知らない - nobody knows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4年)這部電影時的種種,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是一部劇中沒任何角色掉一滴眼淚卻讓我心碎的電影,世界上有這部電影(而且我很幸運看到)真是美好的事。

電影以輕描淡寫的手法敘述,看完卻讓人心情久久無法平復,對我來說,柳樂優彌在劇中的角色似乎就此停留、被囚困於那個時空中,以至於我後來必須再找他演的充滿陽光的星星少年(雖然主角小川哲夢最後出意外了)才能將那個少年柳樂優彌從時空裡的那個黑暗深淵拯救出來。

2017-05-04

天鵝的翅膀掠過

4/30~5/1

天鵝座自小觀音山升起。翅膀掠過電台上方。(9/16 updated)

在天鵝中心/胸之處、天津一附近有一塊很大的星雲(包括一處形狀像蝴蝶的翅膀)稱作 天鵝座Gamma星雲(IC1318),往左下,天鵝尾巴裡、夏季大三角之一的天津四及它附近的,在長曝下的北美洲星雲(NGC7000)、鵜鶘星雲(IC5070)及附近星塵非常美麗,接著再往左下看,位在照片邊緣剛從山頂升起的是M39星團。視線移到視野的右邊,從電台與右方高塔間升起的則是網狀星雲,它的右上方有一小團星星很明顯,是約七十顆星星組成的一個星團 (NGC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