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SEPIDEH : 追星少女

〈追星少女〉 (SEPIDEH) DVD  ,香港 安樂影視(Edko Films )發行, 英文/繁中字幕。



這紀錄片可讓人重拾仰望星空的最初感動。
物質越匱乏,心靈反而單純,越容易得到滿足。我想。


伊朗,法爾斯省,Sa'adat Shahr [1]村山丘上,一座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台,甚至連建物本身都還沒蓋好的天文台靜靜地佇立在那。
Sepideh(以下有時簡稱S), 十七歲的追星少女,抱著一隻杜布森望遠鏡的鏡筒緩緩向山丘上走去,她將在這徹夜觀星。

這是這部紀錄片的開頭畫面,伴隨著S寫給愛因斯坦的信(日記)的旁白:「親愛的愛因斯坦⋯⋯。」

已故的偉大的天文物理大師愛因斯坦就像S的神,是她的信仰,她經常寫信向愛因斯坦(而非先知穆罕默德)傾訴如同禱告。




觀星帶給S無比的樂趣,寧靜,在星空下這世界彷彿只屬於她一人,仰望星空對她具有特別的意義,她在信中說「生命在天上像有另一重意義,彷彿與逝去的親人更加接近」,我想她指的是她的父親。S觀星時常會想起六年前逝世的父親:

「他從前如何領我來這山丘上,讓我感到是地上最重要的人。」

S 經常觀看安薩里 (Anoyshen Ansari) 上太空的紀錄影片,每次都感動落淚,安薩里上太空的事帶給她激勵,因為安薩里證明只要堅持信念,努力不懈,無論夢想如何遙不可及,終有可能實現的一天,更何況她實現的也正是S的夢想,到太空去。安薩里是S的榜樣。


卡必理( Kabiri) [2] 老師是引領Sepideh進入天文的另一位重要導師,卡必理老師會去S的學校宣傳,鼓勵學生們一起出來觀星,影片中卡必理到學校去邀請學生一起參加即將到來的流星雨觀測活動,流星雨是很適合一群人一起從事的天文觀測,因為不需要望遠鏡,即使物資匱乏的他們也可以進行。卡必理剛註冊天文學會成為會長,他自建天文台二十年了,希望完成天文台,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觀星環境。但一直得不到政府的經濟援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一磚一瓦的建立,天文台至今仍只完成了大約一半,目前近于停滯的狀態。


S 家曾因為父親種蒜頭而有還算不錯的經濟環境,但好景不常,後來父親破產,六年前父親逝世,土地更因此而荒蕪,因為自從父親死後就沒有人照顧這塊地,地點離家很遠,母親又沒交通工具可以前往。

在影片中,S的母親與婆家人(不知是丈夫的哥哥或弟弟)去查看土地,四周的田地到處綠油油一片,只有父親留下的地像沙漠一般。
下家人建議S的母親,讓 S 減少什麼觀星的活動,下田耕作。

有次下家人甚至到S 家,在母親的面前責問S:「你認為神揀選你為伊朗的天文學奮鬥?」, 女生三更半夜外出本來就會給外人、一般傳統社會不良的觀感(不要說是女生了,就算是男生半夜不歸也會被認為是從事什麼不良的嗜好),安全問題更是會讓家人擔心,在治安不良的城市更是。
但 S 反傳統、叛逆的個性,對天文學的熱忱與對實現夢想的堅持,顯然母親都拿她沒有辦法,母親曾一度勸S 學學烹飪,但S 認為學會了烹飪也不能如何,雖然 S 常常因熱衷天文而不去參加親戚的聚會(應該是本來就討厭參加親戚的聚會),與親戚間疏離,甚至與母親間帶著一微妙的緊張關係,但影片中母親仍流露出對 S 的體諒,甚至在親戚面前為其掩護。我想S的母親其實是很愛S的,母親在一次對親友的傾訴中提到,S很乖、比自己聰明。

女生是否適合觀星,夜晚是否可外出,不只是在像伊朗這種穆斯林國家、重視教條的社會會有種種顧忌,排斥,其實就算在我們台灣,其他現代國家,女孩子說要夜晚外出觀星仍會引來側目,也都有安全上的顧慮,尤其是到人煙稀少的光害較小的地方觀星,除了安全,交通也是問題,因此從事天文這項興趣的女生本來就少很多。在學校尚可以與同學一起活動,一旦出了校門,這個問題就立刻變得非常嚴峻、現實。通常,這是阻撓女生能將天文熱情持續下去的重要因素,可以嘗試的解決辦法,譬如參加社團,與社團一起活動,或能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可信賴的同伴,相約一起觀星,尋找交通較近、安全性較高的郊區觀星地點(譬如附近有住家)。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家庭,成家獨立前從事觀星活動是否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與諒解,如果能感染全家人使他們都有對觀星產生興趣就可以克服這問題,但這不是那麼容易,並沒有太多人對於晚上不睡覺跑到荒郊野外去看星星感到有趣,卡必理老師就是希望學生能將此熱忱感染家人,並將天文知識轉達給父母。但是天文愛好者有時可能也會如Sepideh般,心裡已有成見,認為家裡老一輩的人應該對天文會感到枯燥乏味,以至於便缺乏去影響家人的企圖,譬如當S要去居魯士二世之墓研究她的天文題目時,母親曾詢問她是否應一起前往,她回母親說妳應該覺得無聊,雖然母親又說身在居魯士二世之墓不可能感到無聊,但S認定一旦他們開始討論天文學,母親一定會開始覺得煩悶。於是觀星往往就變成家裡的異類,成為自己一個人的事,是很寂寞的興趣。當成家之後,顧慮更多,開始要顧及另一半以及家中小孩。再來是工作時間的作息限制。


自從父親逝世後Sepideh家裡的經濟狀況一直相當拮據,S的母親是傳統的女性,認為丈夫的兄弟應該在丈夫去世後伸出援手,協助她們照顧農地,但顯然她的期望落空,S 更認為在父親破產後親戚就開始對她們冷眼看待,在父親去世後甚至對自己相當刻薄。但母親既然得不到下家人的協助,她已無法負擔Sepideh上大學,甚至連他弟弟的學費也將沒著落。


S 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困境,也是重要的轉折點,她必須想辦法讓自己能夠上大學。


於是S只好求諸自己,她在網路上搜尋資料,她查到 Kharazmi 比賽,若獲獎可免費上大學,因此她想以天文學為題,她想到以位在法爾斯省的 居魯士二世之墓 為參賽的題目,S想證明此墓其實是古代用來觀測的建築(天文台)。 她嘗試以科學(天文學)證明這建築是2500年前為了觀測日落(或日出)太陽所在方位來知道節氣,以便指引居民隨節氣農作。


經過一番研究,整理,她寫好了計劃親自去教育部遞交計劃書。
然則她的計劃並沒有入選,她顯得相當受挫、失望。她的同學安慰她,猜想計劃揀選方式只限於有利於國家利益。
話說為預防伊朗發展核子武器,數十年的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傷害科學的發展猶深,西方國家對高科技製品輸入 伊朗的控制,乃至於伊朗本國每年的基礎支出用在科學方面僅占GDP的0.5%,因此伊朗大量的科學人才外流,(最近伊朗才與幾個重要國家達成協議,經濟制裁渴望緩解,伊朗計劃中的3.4米望遠鏡國家天文台也預計在2016年開工),所以伊朗政府對於科學計劃的取捨也許真是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



「沒人猜到將來的事,可我已盡力而為」她如此向愛因斯坦傾訴。


旱災已連續三年,她的母親實在沒有辦法了(已經申請過兩次貸款),為了強迫帶她去見親戚、再度向親戚求助,S的母親告訴她,想要成功、想要讀天文學,想要成為太空人的話要錢,想要成功的話必須與家族和睦,甚至與S起了小小衝突。雖然最後S還是和母親一起前往了,去向親戚乞憐,然而結果似乎早已預見,果然向親戚借錢修繕田井的事仍然受阻。讓荒蕪的田地重見生機看似S的母親無法企及的夢想。


「我是否行錯了路,好高騖遠不踏實生活?」S極可能會因此失去上大學,或繼續學習天文並向夢想前進的機會。但她並沒有絕望。

她上網寫信給安薩里,向安薩里傾訴,提到她受她的紀錄片感動,立志要成為太空人,無奈目前夢想只能兌現至觀星而已。
另一方面,天文學會卡必理,到市政府希望得支援幫助完成天文台未果。在一次的前往市府遞請願書的場景,市長說到,若希望由市府籌款,則必須由市府接管這計劃。


然後直到一天,故事有了戲劇性的發展,Sepideh突然收到安薩里親自來電。如做夢般,她喜極而泣,充滿感激。

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安薩里以甘地的名言來勉勵S。而這一通電話將會改變S的一生。

另一方面,不知從何時開始的,她在觀星活動上(?)邂逅了一位經濟學博士、在市政府工作,也對天文有興趣的男朋友。有天男朋友提親,婚事也得到親戚的祝福。
這時Sepidehh才十八歲。

Sepideh 想要上大學、去追尋自己的路(希望十年內成為太空人的夢想)的意志非常堅定,在這方面天文學會已無法滿足她,她要去別的地方學習、接受訓練,關於天文學、物理學。紀錄片中Sepideh去找卡必理老師,彷彿告別般。但我們無從得知這時是否S 已得到安薩里見面的邀請,且知道將會如何影響自己未來的路,並已將這一切告知卡必理先生?我們只看到卡必理似乎非常失望,卡必理一直對 S的期望很高,必定已把她看成為學會、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但可能因為她自談戀愛後比較少去學會、觀星,也許憂心S年紀輕輕便結婚將會影響她對於參與觀星活動的熱情,也許他知道S將會遠離這裡,甚至到國外求學?無論如何,這次的見面顯然給卡必里老師帶來一些衝擊。



影片的尾聲是Sepideh接受安薩里的邀請,出國去與安薩里見面,兩人肩並肩漫步在景色宜人的沙灘上的背影。安薩里邀請S來討論S的未來。最後字幕說明,安薩里將提供她教育的費用,並引領她如何達到夢想。



很激勵人心的結尾。這類型的體裁本來就少見,又因為故事發生在伊朗這樣擁有數千年古文明,但科學資源卻極度匱乏的國度,Sepideh 的故事(不,應該說這是有許多人的夢想的故事)因此更加令人動容。

設備不需要奢華,就像影片中的活動,即使設備簡單,反而有更多的時間直接面對星空,直觀宇宙,當下心靈上的收獲反而更為豐富,那種感動更為直接深刻。影片中出現的星空沒有誇張豔麗的色彩,多是接近肉眼所見的單色或淡色,也許是刻意提醒觀眾,莫忘初見星空時的單純感動。當我看見一群學生們、青少年輪流地透過僅有的望遠鏡觀看M56,M57,其臉上表現出的好奇、不可思議的表情,或他們因看到一顆耀眼的流星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我感到心靈被重置了。


Sepideh的故事對追求夢想中的人,尤其是在逆境中奮鬥的人,也具有勵志的作用,熱忱與一點天份,加上堅持與勇氣,實踐力,然後再加上一點運氣(或命運的成分),她的夢想開始得到了不錯的進展。

然則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勵志故事,並且有個美好結局的紀錄片,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思索的地方。譬如影片中出現的其他人物,譬如一心在向孩子們推廣天文的卡必理老師,文末提到他仍期待有日能完成他的天文台。就如同Sepideh 的家庭處境,卡必理老師也有自己的難處,在影片中他年邁的母親精神上似乎有點困擾,以至於幾乎時時刻刻需要她的兒子的照顧,只要片刻看不到卡必理在身旁,就會急忙呼喚他,這甚至也影響到了卡必理先生參加觀星活動。卡必理的天文台現在如何了?這是值得持續關注的事,為何卡必理爭取了多年的天文台遲遲不能獲得政府的支持,Sepideh 對教育部提出的計劃、購買16”施密特望遠鏡卻能獲得同意?或許是因為卡必理先生堅持不想將親手建立一半的天文台放手給市政府接管,而S的計劃是屬於政府管理下的?是否多少因為S得到了媒體或安薩里的關注?因為影片中沒有交代這些事件發生的時序,以及之間是否有關係我們無從得知。祝福卡必理先生最終也能完成他的夢想。

此外,觀眾從記錄片中只知道安薩里是第一位上太空的伊朗裔傑出女性,關於其他的事一無所知。現實的情況是,安薩里是美籍伊朗裔的成功女年輕實業家,她於2006年自費了換算台幣將近8億元的高價進行太空旅遊(包括升空之前長達半年的特訓),並進入國際太空站,成為世界(地球)上第一位女太空遊客(Anousheh’s Space Blog),也是第一位上太空的伊朗人。
所以安薩里實現夢想的代價其實很高,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當然,任何人不計代價實現了到太空看地球的夢想,絕對是令人欽慕的,只是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安薩里般以自費旅遊的這ㄧ途徑完成上太空的夢想。那是另一個傳奇的故事 [3]

回到S身上,片中Sepideh每一次寫給愛因斯坦的信都令我動容,然而我對她於這部片子中所說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在一次學校課堂上的自由討論中,S回答一位同學的「為什麼我們要認識宇宙?」的答案,我覺得說得很好。S說:

「不認識宇宙就像困在一間房內,只知道有四幅牆,其他一無所知。」
(對宇宙一無所知並無涉對錯優劣,如果能夠接著說「那就有些可惜」我覺得更適合。不過這好像卡爾沙根會說的話。)


看記錄片時,有時 Sepideh的眼神會讓我在腦海裡閃現另一個人,那堅定而充滿憧憬、與企圖心的眼神,讓我想起很久以前認識的,也是一位喜愛天文的追星少女,只是那位少女的際遇不同,在和Sepideh差不多的年紀時就到天上做天使了,我想她真的很愛天文,她在最後一刻猶用自己的生命來體驗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我有時會做如此浪漫想,那個關於死亡的傳言只是戲言,既然沒有親眼證實,事實上我仍可能在地球的任何角路遇到她)。或許我可相信另一種可能,那另一位追星少女現在應該在宇宙的某處,我希望她現在一切都好。






--------------------------------------------------------------------------------------------------------------------
延伸閱讀:
[1] Astronomy Is The Impartible Part Of Sa’adat-Shahr  (by Soheil Salimi, Global Astronomy Month 2013)
[2] Asghar Kabiri,  2006 ASP Annual Award Recipients


[3] (Book) My Dream of Stars: From Daughter of Iran to Space Pione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s 歡迎留言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