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09/02
使用十二張共240秒手動疊合。
˙
7/15、7/20
7/15
黃昏時的天空真漂亮
Pentax K5(full spectrum) ,DA15 ISO1600 F2.8, Marumi RedHancer , Hoya Ir cut
固定攝影 黑卡 20秒 PM 8:24
將近八點半,到巴拉卡公路上,夜空上方很乾淨,雖然往天蠍座方向量SQ只有約18.4~18.5左右,但搭配濾鏡20秒已經可清楚拍到銀河。
今天忘了帶黑卡,用手機套代替搖。搖黑卡時偶而會有竹節蟲跳到我身上 ><
稍微調整一下不同的顏色。
地景加強
拍完台北市銀河後再到鞍部去。
O-GPS1 40"
O-GPS1 40"
狗狗有來,小朋友很高興。
今天風比較大些,十一點多月亮差不多要上來時便收拾東西回家。
PS.
黑卡備忘:
因為台北市夜景的部分(A)所需的曝光約僅需兩秒左右(指其他條件一樣時),而銀河的部分(C)預定要曝光20秒,兩者的差異很大。如果不用黑卡來遮掉A的一些光線,直接曝光20秒的話就會像這張照片一樣城市的部份完全的過曝。所以便使用黑卡(我用手機套代替,其他不會反光,消光黑的平面的東西也可)遮住鏡頭前方。
操作方式是,按下快門後,約等個一兩秒讓A曝光一兩秒後將黑卡遮住鏡頭的A部份,即遮住城市的燈光(事先在Liveview中試遮確認大概的範圍),接著,因為必須控制從A至C的過渡要很滑順,才不會中間有明顯的線條,因為C是完全不遮住要讓它曝光20秒的部分,所以與A的曝光量差異很多。
A:2" ---- > C:20"
因此B區域就是要使用黑卡搖動來慢慢調整的過渡區域,剩下的約18秒時間要將黑卡遮蔽的區域從AB的界線緩慢地移動到約CB交接的位置,但因為無法控制的非常精確,所以就在差不多碰到CB交界之處(若時間還沒到)就再快速拉下到約AB的界線,然後再次緩緩上移,如此在AB與CB間這個區域反覆,一直到曝光結束。我使用會每秒發出聲響的計時快門線。
多嘗試了幾次,有一兩次結果還不錯。
K5(full spectrum mod.), Redhancer+ir cut filter
DA14X1.4 (今天本來想帶FA31來拍,不過發現自己還沒有58mm的redhancer,囧)
O-GPS1 (1/2速)50秒+黑卡(操作方式跟前面曝光20秒是一樣的)
疊圖共2分半加F8地景
PS.疊圖備忘
1.曝光時間越長就能得到越高的S/N比值,也就是所謂的訊噪比(訊噪比越高畫質越佳)。在有光害的地方,需要的曝光時間比無光害或非常少光害的地方更長才能得到相同的訊噪比。
2.因為地球自轉,固定攝影若曝光時間超過一定的長度時星星就會被曝成拖線的星軌,相對地,同樣的曝光時間下若是使用追蹤攝影的情況(以O-GPS1 Astrotracer或其他攝星儀)地景就會開始模糊。1/2速追蹤攝影的情況這個容許時間是前者的兩倍,超過這個時間後星點與地景會同時模糊。(容許時間與感光元件片幅像素、鏡頭焦距與拍攝方位相關,請參考這裡)
3.需要超過不模糊的容許曝光時間以得到更佳的星景照片訊噪比,譬如要曝光三分鐘,通常就以追蹤曝光進行,但因為地景會模糊,如果要得到清楚的地景,就必須另外以固定攝影拍攝地景,在影像處理時以遮罩的方式疊合。
3.在光害區由於單張曝光時間太長會過曝,或因為追蹤精度的限制等,必須縮短單張的曝光時間然後用軟體疊合的方式以得到較長的曝光時間,如下圖(一定要拍攝多張來疊合。拍攝單張然後拷貝疊合是沒有用的,無法增加訊噪比,因為同樣的照片雜訊的位置都一樣。),因為時間跨度也超出容許時間,所以對齊星點疊圖下的地景也一定會模糊有重影,如果要清楚地景必須以遮罩方式僅留下其中一張地景或另外疊合一張處理。
4.曝光時間參考,若要得到與光害少的高山上譬如合歡山三分鐘曝光的星景同樣的訊噪比,依照公式估算,在SQ約19.2的郊區地方約需半小時的累計曝光(10倍),在SQ18.5的地方(中偏重度光害區)約需ㄧ小時(20倍)。(好的影像處理可以彌補一些差距。)
5.郊山彼此差異的參考,SQ19.5的地方的曝光時間約需SQ20.5的曝光時間的2.5倍,差異並不算大。
DA14/2.8, K5(full spectrum mod.), Redhancer+ir cut filter, O-GPS1 120sec 鞍部
北方(精確說是北北東)本來就是陽明山最暗的方向。 但今日並沒有達到最暗的狀態,SQ平均只有SQ19.5-19.7(最佳狀態在19.7-20間)。
PM11:53 午夜的夏季銀河經過中天,從北北東方小觀音山環繞過頭頂(延伸到南南西方)。仙后座剛整個升上小觀音山的山頭,隔著仙后座相對著、分別在銀河的左側與右側,可以看到北極星與仙女座的M31星系。
PM11:53 午夜的夏季銀河經過中天,從北北東方小觀音山環繞過頭頂(延伸到南南西方)。仙后座剛整個升上小觀音山的山頭,隔著仙后座相對著、分別在銀河的左側與右側,可以看到北極星與仙女座的M31星系。
這張另外經過PIT校正了一下星點
PS.疊圖備忘
1.曝光時間越長就能得到越高的S/N比值,也就是所謂的訊噪比(訊噪比越高畫質越佳)。在有光害的地方,需要的曝光時間比無光害或非常少光害的地方更長才能得到相同的訊噪比。
2.因為地球自轉,固定攝影若曝光時間超過一定的長度時星星就會被曝成拖線的星軌,相對地,同樣的曝光時間下若是使用追蹤攝影的情況(以O-GPS1 Astrotracer或其他攝星儀)地景就會開始模糊。1/2速追蹤攝影的情況這個容許時間是前者的兩倍,超過這個時間後星點與地景會同時模糊。(容許時間與感光元件片幅像素、鏡頭焦距與拍攝方位相關,請參考這裡)
3.需要超過不模糊的容許曝光時間以得到更佳的星景照片訊噪比,譬如要曝光三分鐘,通常就以追蹤曝光進行,但因為地景會模糊,如果要得到清楚的地景,就必須另外以固定攝影拍攝地景,在影像處理時以遮罩的方式疊合。
3.在光害區由於單張曝光時間太長會過曝,或因為追蹤精度的限制等,必須縮短單張的曝光時間然後用軟體疊合的方式以得到較長的曝光時間,如下圖(一定要拍攝多張來疊合。拍攝單張然後拷貝疊合是沒有用的,無法增加訊噪比,因為同樣的照片雜訊的位置都一樣。),因為時間跨度也超出容許時間,所以對齊星點疊圖下的地景也一定會模糊有重影,如果要清楚地景必須以遮罩方式僅留下其中一張地景或另外疊合一張處理。
5.郊山彼此差異的參考,SQ19.5的地方的曝光時間約需SQ20.5的曝光時間的2.5倍,差異並不算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s 歡迎留言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