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每則考古故事,每一處遺址,每都有它獨特的地方,又像偵探故事般,經常從出土的文物中尋找線索,終於拼出台灣的史前史的一個較清晰的輪廓,我們
終於了解在台灣這個美麗島嶼上曾有的文化縱深其實非常長且豐富。
從書中我學到了考古現場的一些基本常識,且閱讀過程不斷被出土的文化與古物驚喜連連,譬如南科遺址中的三千多年前的大湖文化,挖掘出以台灣花蓮豐田獨有的閃玉製作出的人獸型玉器,據書中描述可能為同時期玉器工藝相當發達的卑南文化人所製,而卑南人的玉器製作工藝則令人驚奇,書中舉例經常出土的陪葬品中有許多二三十公分長、中央孔徑不到5mm的玉管,即使以找現代的師傅模擬,試圖以鑽頭加工也非常難製作,所以當時原住民究竟是如何加工的至今仍是謎題。
又譬如,台東舊香蘭遺址為一千至兩千多年前的金屬器時代,挖掘出了高溫爐、鈴鐺的鑄模,大量鐵器,還有正在製作中的仍粘在鐵棒上的玻璃珠的半成品,研判鐵礦即來自十三行,而恰巧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古物中即有鑄造的鈴鐺成品相呼應,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此外,書中最後的章節提到,這些考古故事提到的遺址,有很多都是在工程開挖後才被發現,也因此出現了許多搶救挖掘的考古現場,建設開發與遺跡的保留之間的權衡,是不斷要面對的課題,尤其當它們牽扯到利益的糾葛更是複雜,當都會區內越來越多工程挖掘出疑似遺址後,究竟有哪些需要保存(全部?)、如何保存,這問題勢必會越來越急迫,值得人們好好思考討論。
個人非常非常推薦這本經典出版的《考古台灣》,圖文並茂,很容易閱讀,個人是一開卷就幾乎停不下來,要不是天氣太晴朗不出門踏青運動覺得很不對勁,對不起自己,否則我很可能一天就能把它讀完(但最後我也是兩天內就讀完了)。
(另外推薦可先閱讀玉山社的《典藏台灣史》的第一冊《史前人群與文化》,再來讀這本會更能聯貫整個台灣史前的大敘事。)
XXXXX
這書內容包括:
一目了然的日本全國陶瓷地圖,並且介紹了各地陶瓷的特性,包括:有田燒,唐津燒、小鹿田燒、荻燒、備前燒、京燒、信樂燒、伊賀燒、瀨戶燒、常滑燒、美濃燒、九谷燒、益子燒、笠間燒。
不同技巧製造的說明,譬如鐵繪、白磁、白化妝、刷痕、窯變等,並介紹釉藥、紋樣。
初學者很需要的陶瓷基本知識,包括部位構造、製作流程、使用與保養,鑑賞,以及日本各地的陶瓷市場,與相關美術館。
日本的陶瓷發展年表及幾位重要的名家的生平,關係與風格、傳承介紹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s 歡迎留言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