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第一次野點/ 閱讀岡倉天心《茶道》

2/11

今日出大太陽,決定早上把工作處理告一段落下午到翠山散步並進行門外漢的第一次野點。

這次我先用相機包(一機三鏡)的內袋來裝茶碗等道具,再加上收納袋,目前我覺得對我的“仰望星空”志野茶碗來說是足夠的,但我會再試試加上收納盒之類的容器。





今日一服。(看着熱量表決定忍住不吃銅鑼燒了)


野點後覺得終究需要ㄧ支野點茶筅。這陣子使用上一直有感受到百本立的太大支了,刷小碗很費力。


且需要一個便當盒類似的盒子來裝茶筅與勺(我覺得我用來收納大目鏡的罐子可以用),也可以把較厚的紙巾一起放在裡面用作為點茶前後擦拭用具。


紅花看盡翠山青
不覺林路曲又折
涼亭畫竹擊節響
綠茶一缽八女歌
日拂石苔照空谷
鳥謳涓流映明澈
鬱徑皆向崙頭會
雙溪白鵬任遊車
(初稿)
















大(天文)目鏡收納盒

相機包內袋


等天氣好些打算試試直接騎車到太陽廣場,從那邊開始走,看時間如果足夠便試試走到風櫃嘴再回來。
xxxxx







幾日前散步到美麗華百樂園,Young館的二樓整層已經完全是屬於無印良品了,相當大,本來想買個小盤子,不過看排隊結帳的人很多便作罷,等平日再來。其實我蠻喜歡逛無印的,我也很喜歡他們的白瓷系列。但我點小小的失望就是我找不到抹茶粉,也沒有茶道的器物,不是日商嗎,日本的廠商竟然沒有日本傳統的東西,甚至所陳列販售的書本中,也沒看到有關茶道的書,至少我繞了一圈是沒看到。


倒是順道上到三樓誠品逛逛時買了三本書,其中一本是岡倉天心於約百年前出版的《茶道》。 


岡倉的敘事方式個人覺得有點類似巴什拉,很浪漫,聯想翩翩,頗合意。這本小書應可算是對茶道的美學評論,雖然也是有介紹茶道的源流,但主要是在在對美學與哲學上的闡釋,能讓一般不熟悉茶道讀者如我更容易品味、理解茶道的審美觀。


源流譬如本書提及茶室的檢樸甚至是其格局是源自對禪寺之模仿,譬如四疊半榻榻米大小是引用《維摩詰經》裡的經文。岡倉也提到,經文裡寫到維摩詰就是在這般大小的房間中迎接文殊菩薩以及佛門八萬四千弟子,並以此論述以對悟道者而言空間的概念並不存在,茶室為「虛空之所」。實在有趣也值得玩味。此外,茶室的露地即是禪定的第一階段,洗滌俗塵的啟發與昇華,岡倉詮釋小堀遠州對茶室的庭園小徑的設計理念 “他希望創造出一種剛剛清醒的靈魂徘徊在模糊舊夢間的意境,嚷潛意識沉浸在甜美的柔光中……”頗像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中對和式空間的詮釋。




在‘藝術鑑賞’ㄧ章,岡倉用伯牙馴琴、駕馭古琴的故事來闡述藝術欣賞的奧祕“藝術鑑賞不可或缺的,是感同身受的心靈交流,而且必需以禮讓為基礎……”、“我們的心靈就是供藝術家上色的畫布,他們的色彩顏料是我們的情緒轉換……大師傑作存在我們之中,我們就是大師的傑作”,當然,這必需建立在鑑賞者先具有鑑賞所需的涵養的前提之上。但我們對這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何嘗不是,岡倉也有同樣的看法:“在這萬象世界裡,我們所看到的,終究只是屬於自己的意象……我們固有的氣質會影響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連茶道大師也只收藏完全符合他們個人鑑賞品味的物件。”




在“花”一節一開頭岡倉先批評對於花的粗暴對待,不懂惜花的人們,但另一段卻又突然轉變態度,認為剪裁、彎曲花卉的插花,是邀請花為崇高的美而犧牲,當然個人能理解他是為了銜接到之後對茶道上的插花的藝術的說明,不過這樣的敘事轉折上是此章讓我覺得稍有突兀的地方。不過其他地方仍然是很有意思,譬如藉由岡倉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在茶室上各器物搭配上的原則與重要性(包括與季候的呼應)。另外,此章岡倉也提到一則相當著名的一逸聞,即千利休把整園的牽牛花剷除鋪上鵝卵石,只留下一支插在茶室裡來對太閣展示他的美學品味。我突然有奇想,如果事實上利休有整庭園的牽牛花的傳聞是莫須有的謠傳的話?(只是胡思亂想)


在最後一章,岡倉述說茶道大師乃“讓自己成為藝術本身”,我忽然似領悟到什麼,茶室整體便是作品,在茶室內的所有事物都是作品的一部份,如果把茶會整個過程視為一個完整的行動藝術(或要當作舞台劇亦可),茶室內所有事物都成為審美的對象,不止主人,客人也應努力成為藝術本身,所有的繁文縟節即是禪的闡釋、體悟過程,也是要讓自己成為美的展示步驟。這樣想,我似乎可以理解,雖然我個人對那些程序所知、研究甚少(汗),提醒我應該好好拜讀鄭姵萱的那本《茶道》(買了很久還沒認真研讀完,慚愧)。






2/20
買了野點茶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s 歡迎留言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