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6

Aperture Tips

對個人來說,除非你需要大幅的改作相片,否則使用Aperture的內建功能來調整相片已經非常好用(大部份我都很滿意相機的JPEG直出,k5預設自然模式,X100設provia R+1,B+1。較常使用的調整是微調白平衡丶色彩飽和及陰影部)。以下整理一些心得。幾個非常好用的功能。

1.以調整膚色為準的自動白平衡


a.從白平衡選單欄中選擇Skin tone。





b.用滴管工具選取要讓程式修正的膚色






c.重複第2步驟直到得到較滿意的白平衡,若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只好試著其它自動白平衡的方式或自行調整色溫。(試試選取不同的地方會得到不同的膚色效果,白平衡修正會作用在整張像片)




2.以natural gray為準的自動白平衡
不過有時候若白平衡偏差太大,針對skin tone做白平衡修正就不太容易,這時有另一種選項可以嘗試,就是使用白平衡中的natural gray選項做初步調整,一樣使用滴管工具來選擇要變成natural gray的目標,個人建議可選取眼白的部分作為參考。然後再進一步微調。






3.使用Recovery來修復調整曝光後的過曝部分


a.例如,有時照片曝光不足我們會用到Exposure來增加整體曝光量(注意未調整前相片中最亮的部分並未曝光過度)。






b.增加曝光量使主體的曝光充足,但這時亮部已經過曝。





c.這時可以使用recovery來回復過曝/亮部的曝光。
用此方法可以得到比只拉高暗部曝光還要高的對比。





4.使用Vibrancy來增加飽和度


a.未調整。




b.使用一般飽和度工具saturation來增加飽和度。saturation會影響整張照片,如圖中,花瓣粉紅色的飽和度增加時,黃色的部分已經過飽和。




c.若使用Vibrancy 只會針對照片中飽和度較低的部分作用。

使用此功能可避免照片中紅色黃色這些部分過飽和。或針對天空的藍色或是散景中的淺綠色部分加飽和度很好用。


5.修飾與美肌的主要工具
如果有塵點也是可以用這工具來修掉


6.調整暗部
相片中過暗的部分可使用Levels來調整。或對比不是非常大時用shadows拉亮暗部也可得到不錯的效果。(動態範圍越大的感光元件越能受益於此功能)




7.Colors
a.使用Enhancecolors對粉紅色去飽和度來消除紫光詳細見此


b.善用滴管與筆刷工具就可以只針對某個特定的顏色調整參數。
譬如調整天空的藍色(利用滴管來選取要調整的顏色),但擦掉不想被影響的其他藍色部分。


8.修正鏡頭色差  (chromatic aberration,CA)
個人非常喜歡旅遊鏡,譬如DA18-270,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角落會有點色差,不過就個人經驗比前一代的18-250明顯小很多。其實這點色差是可以忽略不管它的,不過若要修正它也不會花很多時間,選擇照片中角落輪廓明顯的地方,色差會以單色平行於輪廓的線條呈現,試試拉動chromatic aberration中的不同顏色通道的數值,讓這些色差向正確的輪廓靠攏至重疊。

此例中的18-270的廣角端,差不多要調整紅色通道-0.8




9.針對特定環境的相片,將常用的調整參數存成各種預設模式(譬如星景、太陽細節、櫻花或針對某鏡頭的色差修正等等),這樣下次遇到同樣環境的相片或相同鏡頭的照片即可立刻套用作為初步調整。




10.專為Photo Stream建立一個圖庫,而在其他圖庫中不使用Photo Stream可以大大降低Aperture當掉的機率。
根據個人目前為止的經驗,會造成Aperture當掉的大部份原因是Photo Stream造成的。而當機後要修復圖庫相當耗時(圖庫越大時間就越久),所以盡量不要再一般圖庫中開啓Photo Stream是個人認為比較好的使用方式,要使用Photo Stream時就切換到專門存放Photo Stream的圖庫。

11.不要輕易放棄看似曝光嚴重不足的相片,如果喜歡它,就嘗試去把它調整回來,說不定因此救回了些美好的回憶。尤其某些對比很大的環境造成相片中部分嚴重曝光不足的情況,是有可能調整的,因為現在APS-C感光元件動態範圍普遍比以前大很多。因為出遊時不太喜歡帶腳架,也因此較少去做包圍曝光的拍攝方法(如果有時間,做曝光包圍是最好的方式,現在很多HDR軟體已經可以自動對齊多幅相片,因此手持拍攝HDR也成為可能。),個人遇到明暗對比過大的拍攝場景,如果無法以閃燈補光,那麼就盡量以亮部不過曝為原則,因為即使後製過曝通常無法救回,但曝光不足則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調整(救回)到一定的程度(甚至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其他:避免燈光藍色過飽和的相機設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s 歡迎留言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