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2015/06/01 連結更新)
《接觸未來》(Contact, 1997)和《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2011)是最近收藏的喜愛的片子,兩部年代差了將近十五年,也是很不同形態的電影,但都以各自的方式談論到信仰的掙扎與尋找人類自我在宇宙中的定位。《接觸未來》改編自一生致力於天文推廣的,已故科學人文作家卡爾沙崗的同名小說(他的另一科普名著《宇宙》一書開啓了我對星空的好奇, 'Cosmos' ,1985 ),好萊塢的拍攝的方式,劇情緊湊娛樂性比較高也易懂,《永生樹》則是泰倫馬力克大師編導的,奪得大獎但備受爭議的影片,畫面唯美抽象,配樂非常動人,然而影片敘事斷碎,沒有完整故事劇情,但並不表示影片沒有意義,只是因為充斥符號象徵,需要花更多時間與思考來消化尋找意義(為更好地理解此片不是基督教徒的我還特地翻了《約伯記》),但最好不要在精神不濟的時候看XD。兩部都值得一看再看。
兩部電影都各自都有一段不算短的模擬宇宙的影片,前者主要與宇宙的尺度有關,後者則象徵宇宙的演化至人類、Jack誕生的過程。